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百科

【B站带货博主聊天记录流出合集】回血两百元背后:隐藏在旧空调回收中的气候代价

发布时间:2025-09-13 13:26:53 作者:wj 点击:586 【 字体:

  今夏高温,回血后隐回收让”空调洼地“如东北,两百都开始猛装空调。元背

  在中国,藏旧空调早已不是空调奢侈品,而是气候B站带货博主聊天记录流出合集许多家庭的“刚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回血后隐回收信息,到2023年末,两百平均每户居民的元背空调拥有量已达到1.45台,标志着中国家庭空调普及率进入一个新高度。藏旧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2025年6至8月,气候我国大部热力十足,回血后隐回收全国平均气温达22.31℃,两百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夏季。元背炎夏让空调的需求量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购买新空调的门槛。无论是为新家添置第一台空调,还是将家中的老旧型号升级换代,对于许多普通百姓而言,都变得更加轻松。

  消费热潮的背后,是杨某网红翻车合集一个鲜为人知却体量惊人的问题。空调有着固定的使用寿命,《中国废弃电子产物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24》估测,2024年,中国有高达6459.85万台空调达到报废年限。

  如此庞大规模的废旧空调,它们最终的归宿是哪里?是进入了专业的回收拆解渠道,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是流向了其他的渠道?报废空调中所含的制冷剂等废弃物,如果不被妥善回收,会造成哪些后果?

  空调回收存在“灰色渠道”

  在社交媒体上检索“空调回收”,会发现大多数旧空调的回收价格在两三百元之间,但回收路径却各不相同——有的是平台安排的师傅直接上门回收,有的是二手平台上转卖,有的是找了路边广告上的回收师傅……

  在回收的具体内容上,一般人想到的都是拆解、回收旧金属及塑料等非金属资源——以一台重约 30 公斤的废旧空调为例,可拆解出约 16.5 公斤钢材、5 公斤铜、3.3 公斤塑料和 2.1 公斤铝。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就能成为可循环利用的新材料。废旧空调的循环使用,也将带来一定的产业效益。

  较少人知道的是,空调中的制冷剂也是需要被回收的。每台空调都需要制冷剂,早期的制冷剂多是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氟利昂家族”,现在则换成了R410A 和 R32等不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碳化物(HFCs)制冷剂。然而,这种制冷剂属于强效温室气体,一旦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将加速全球变暖。

  2011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物回收处理运营条例》要求,废弃电器电子产物必须交由取得国家许可的有资质企业进行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解。然而,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据估计,2023年中国空调的规范拆解率仅为 25%左右,也就是说,近四分之三的报废空调并未进入正规的回收拆解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的回收就更加鲜受重视,《中国房间空调器制冷剂回收利用与节能降碳新机制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废旧空调主要以 “私拆”回收为主,这些非正规渠道的从业者既缺乏回收意识和专业设备,也缺少经济动力去妥善处理制冷剂,导致大量制冷剂在灰色拆解过程中被随意泄漏或直接排空。

  关于制冷剂的回收,澎湃新闻记者在二手平台上随机咨询了一家个体回收公司,客服称他们已经“拆了几十年空调”,但并不清楚公司如何处理制冷剂。而在询问某电商平台的“家电回收”专区和多家专业回收公司的客服后,他们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不清楚。

  中国空调制冷剂规范回收率不足20%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信息显示,2023 年中国废弃房间空调器的制冷剂回收量为 1803 吨,按 18% 的规范回收率倒推,总废弃量约 1 万吨。这意味着,其中超过 8200 吨制冷剂直接被排放到大气中。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制冷剂的回收,它对我们的环境作用究竟有多大?

  衡量制冷剂的环境作用有一个关键指标,叫做全球升温潜能值(GWP),它代表该气体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100年)造成的温室效应是同等重量二氧化碳的多少倍。以R410A和R32为例,其GWP值分别为2088和675,即它们在100年内对于全球变暖的作用分别是同等质量二氧化碳所带来作用的2088和675倍。

  R32是目前家用空调使用的主流制冷剂。以一台使用R32的家用空调为例,其内部通常含有约0.92公斤的制冷剂。如果这0.92公斤制冷剂全部泄漏,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当于一辆燃油轿车行驶约2480公里的碳排放量——差不多是从北京开到广州的距离。

  因此,制冷剂的回收率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巨大作用。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2024年的调研信息显示,我国空调制冷剂的平均单台回收量仅为130克,只有总充注量的15%左右。

  测算表明,如果能将平均单台回收量提升到400克, 2023年就能减少0.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如果能实现100%全回收,年减排量将达1.8亿吨。随着空调报废量持续增长,到2030年,全回收情境下的年减排潜力将达到 2.43亿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数字的规模,我们可以将其与交通运输业的排放做个对比——如果2023年的所有废旧制冷剂能被回收,那相当于减少了9亿人往返飞京沪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之外,制冷剂的有效回收还有助于资源的二次利用。信息显示,2021年中国的再生制冷剂中,50.1%被用作发泡剂,如冰箱隔热层、泡沫塑料包装、建筑外墙保温板等。虽然再生的制冷剂也得到了重复利用,但这种利用并非同品位利用,而是降级使用。

  根据我国对《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的承诺,多种主流制冷剂的生产受到严格的“配额”限制。这意味着,制冷剂并非可以无限生产的普通化学品,而是一种有限额的战略资源。因此,从报废空调中回收并提纯再生高品质的制冷剂,提升再生制冷剂同品味利用率,能为整个制冷空调行业的生产和维修市场“开源节流”,有效缓解配额带来的供应压力。

  选择正规渠道,让回收回归正轨

  规范回收制冷剂,不仅是一笔“环保账”,也是一笔“经济账”。

  制冷剂的替代需要统筹大量利益相关者,牵动着一条从化工原料生产到家电制造,再到千家万户售后维修的庞大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成本高昂。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运营工艺中心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目前,具备备案资质、能够开展制冷剂收集、利用和销毁的企业数量有限,且地理分布不均;同时,制冷剂处置成本高昂,通常在每吨4万至10万元之间。

  高成本使得正规企业即便拥有回收产能和生产线,也难以在市场上具备价格优势,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有报道提及,广西一家具有资质的废旧家电回收企业年设计拆解200万台,但实际仅拆100万台,回收货源不足叠加成本高,造成盈利压缩。目前,正规回收企业主要依靠政策补贴维持运营。2021 年的研究显示,正规废旧家电拆解企业的补贴收入占其拆解业务总收入的约60%。

  除了高成本,制冷剂的回收还面临着溯源监管体系薄弱,企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回收设备投入庞大等障碍,一线人员的意识和技能也常常不足。

  不过,这些困难并非完全无法被克服,人类就曾成功书写过一部环境治理的典范之作。

  上世纪80年代,当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时,全球迅速查找成因并达成共识——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人类开始对破坏臭氧层的第一代制冷剂全氯氟烃(CFCs)实施严格管控。几十年过去,臭氧层的空洞得以遏制,正在慢慢恢复。

  如今的挑战更加复杂。我们面临着从“拯救臭氧层”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阶段任务——为替代CFCs而研发的第二代、第三代制冷剂(分别为含氢氯氟烃HCFCs、氢氟碳化物HFCs),虽然保护了臭氧层,却被证实是加剧全球变暖的“超级温室气体”。

  每一次的制冷剂更新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中国为例,从启动到彻底淘汰第一代制冷剂,前后花了 14 年。尽管目前已经明确 2030 年起禁止生产使用 HCFCs 的家电,但此前售出的大量空调仍将在其十多年的全寿命期内继续运行、维修,这意味着这一代制冷剂在实际应用中仍将保持相当大的存在惯性,淘汰过程面临现实层面的滞后。

  因此,推广高效环保空调的同时,收好旧机里的制冷剂同样关键。只有通过制冷剂的规范回收、再生利用和销毁,才能真正减少泄漏、降低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

  面对正规拆解企业正在面临的行业困境,《中国房间空调器制冷剂回收利用与节能降碳新机制研究报告》也强调,要调动全产业链的积极性,通过政策与市场协同,提升旧空调及制冷剂的规范回收比例。报告提出五方面建议: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标准体系、规范渠道运营、推广低 GWP 制冷剂,以及加强行业示范与公众宣传。

  真正的突破仍有赖于制度层面的深度推进。作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协定之一,《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规范制冷剂使用的核心依据。然而,目前这一国际公约主要着眼于制冷剂生产和消费的削减时间表,却没有对末端回收设定硬性要求。这使得国内相关制冷剂回收政策多停留在“鼓励”和“引导”层面,缺乏强制性约束和明确责任划分。于是,即便合规企业也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和监管而操作不规范。

  好消息是,加强制冷剂全生命周期运营——特别是规范回收、再生利用、销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24年在泰国举办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三十六次会议期间,还专门召开了关于制冷剂全生命周期运营的研讨会。今年发布的《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制冷剂等物质的全链条管控,包括回收环节。这意味着,更为完善的制冷剂末端治理体系,正在路上。

  在加强制冷剂规范回收监管之外,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选择正规回收渠道目前而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把旧空调交给有规范处理资质的平台或企业,不仅能保障废金属等资源循环利用,更能最大程度减少制冷剂随意排放。如果说《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基加利修正案》是国际履约层面的承诺,那么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推动这一承诺落地的关键一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拓元智慧物理空间智能引擎再获行业验证!赋能金牌家居“飞流AI”

拓元智慧物理空间智能引擎再获行业验证!赋能金牌家居“飞流AI”
2025年7月8日,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现场,金牌家居正式启动新一代家居设计智能体“飞流AI2.1”全民公测。拓元智慧携手鲲鹭W实验室,依托拓元智慧自研“物理空间智能引擎”,突破传统AI设计瓶 ...

具身智能构型之争:人形、灵巧手、双足,谁是最终 C 位?

具身智能构型之争:人形、灵巧手、双足,谁是最终 C 位?
作者 | 赖文昕编辑 | 陈彩娴上个月初,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展出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引爆会场。一个月后,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4)又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再回到 5 月,在 ...

李飞飞所创 World Labs 估值或超 10 亿美元;传字节将于 19 日公布文生图/视频等 AI 模型进展丨AI情报局

李飞飞所创 World Labs 估值或超 10 亿美元;传字节将于 19 日公布文生图/视频等 AI 模型进展丨AI情报局
今日融资快报李飞飞旗下AI初创企业World Labs估值已超1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著名华裔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创办的World Labs估值已经赶超10亿美元。该创企主要利用类似人类的视觉数 ...

DeepMind 危,OpenAI 押注成立六个月 AI 药物发现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公司成立,彭倍教授牵头丨AI情报局

DeepMind 危,OpenAI 押注成立六个月 AI 药物发现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公司成立,彭倍教授牵头丨AI情报局
今日融资快报OpenAI 和 Thrive Capital 投资成立六个月的AI药物发现公司Chai Discovery Chai Discovery 是一家成立六个月的人工智能生物初创公司,已从重量 ...

人大 Sora 思辩:Sora 到底懂不懂物理世界?

人大 Sora 思辩:Sora 到底懂不懂物理世界?
Sora 发布至今,虽然仍未正式对外开放,但对其技术细节、切实影响的讨论从未停歇。讨论的背后,是为了探索人工智能的更本质问题。对旧有视觉生成思路的检验和校正,是 Sora 带来的直观影响。在此基础上, ...

元象发布中国最大MoE开源大模型 落地应用登顶港台榜

元象发布中国最大MoE开源大模型 落地应用登顶港台榜
元象XVERSE发布中国最大MoE开源模型:XVERSE-MoE-A36B,加速AI应用低成本部署,将国产开源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该模型总参数255B,激活参数36B,达到100B模型性能的「跨级」跃 ...

英伟达 Jim Fan:复刻NLP的成功路,用通用模型开启具身智能的GPT

英伟达 Jim Fan:复刻NLP的成功路,用通用模型开启具身智能的GPT
还记得那只“骑”瑜伽球的机械狗吗?过马路,走草地都稳稳当当,就算瑜伽球被放气也能如履平地。怪不得之前有网友惊叹:机器人马上就要统治世界了吧?赋予这只 Unitree Go1 的四足机器人能骑瑜伽球能力 ...

港大马毅:现在的大模型只有「知识」,没有「智能」

港大马毅:现在的大模型只有「知识」,没有「智能」
导语:知识与智能是两个概念。访谈 | 陈彩娴撰文丨马蕊蕾编辑丨陈彩娴当多数人将 Scaling Law规模定律)作为信仰并投身其中时,马毅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模型无所谓大小,我们说正确的模型,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王文君女)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任命王志刚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免去王辰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 ...

炒菜机器人公司橡鹿科技再获京东近 2 亿元投资;袁进辉公司硅基流动新增两位联创,获哈勃智谱 AI 等入股丨AI情报局

炒菜机器人公司橡鹿科技再获京东近 2 亿元投资;袁进辉公司硅基流动新增两位联创,获哈勃智谱 AI 等入股丨AI情报局
今日融资快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here融资5亿美元,寻求与OpenAI竞争人工智能开发商 Cohere 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5 亿美元,使其成为该领域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这也增强了这家加拿 ...

清华系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获亿元融资;AI 数字人赛道最大笔投资披露;GPT

清华系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获亿元融资;AI 数字人赛道最大笔投资披露;GPT
今日融资快报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加速进化完成亿元Pre-A系列轮融资加速进化致力于研发更富有行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易于开发的运控开发平台。已构建出全自研构型的人形机器人原型——采用力控关节,双足设 ...

国内首个!商汤科技发布“日日新5o”,实时多模态流式交互对标GPT

国内首个!商汤科技发布“日日新5o”,实时多模态流式交互对标GPT
2024年7月5日,上海——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战略合作伙伴商汤科技召开“大爱无疆·向新力”人工智能论坛,发布国内首个所见即所得模型“日日新5o”,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