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焦点

【王某私密聊天粉圈轰动】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13 14:49:26 作者:wq 点击:369 【 字体:

超 50 位两院院士、超位200 位青年科学家!两院论坛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9月24日,由南方科技大学、位青腾讯公司共同主办的年科第三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在深圳开幕。韩启德、青年王某私密聊天粉圈轰动窦贤康、科学薛其坤、家²举办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深圳超过50位两院院士,超位20位大学校长、两院论坛副校长,院士50多位新基石研究员,位青近200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齐聚南方科技大学,年科共议科学前沿和科技人才培养等热门话题。青年

今年的论坛以“聚焦原创,突破边界”为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发布重磅研究报告《“科学探索奖”的特征与创新》,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展开了一场关于青年科学人才培养的巅峰对话。

在论坛开场致辞中,汗蒸馆客人合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希望为中国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交流、展示的大舞台,鼓励青年科学家瞄准原创性基础研究,不断突破认知局限,激发出更大的原始创新动能。”

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5 年资助 248 位青年科学家

一直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探索得以走在世界前列,当中既离不开一些资深的华人科学家在该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离不开未来的主力军——青年科学家。青年科学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生力军。

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以中青年为主,39 岁及以下人群约占四分之三。他们肩负着重要科研使命。

2022 年,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联合腾讯“科学探索奖”项目组,共同发起了“基于‘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项目,试图深度剖析“科学探索奖”作为一种新兴科技奖励的体制探索及其创新经验。

“科学探索奖”于 2018 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 14 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将在 5 年内获得总计 300 万元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截至 2023 年,“科学探索奖”已累计资助 248 位青年科学家。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发表了题为《“科学探索奖”的特征与创新》的研究报告,从“科学探索奖”的体制特征、获奖群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科学探索奖”过去五年的创新实践。

报告称,“科学探索奖”的设立顺应了全球青年科技奖励发展的趋势,具有奖励额度高、支持时间长、资金使用无限制、开放、评审和监督机制完善等特点。“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一共有 89 人,占中国 45 岁以下“高被引科学家”总人数约 30%,相当一部分获奖人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有希望获得应用。

“科学探索奖”围绕三个问题出发:发现人才、激励人才、培育人才。

韩启德表示,“把这三方面做好了,奖项就能越办越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

随后,韩启德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就“如何发现和支持卓越创新青年人才”这一问题进行了精彩对话。

韩启德在圆桌主持中提出:“科学是有‘共同体’的,大家兴趣相同、目标一致,慢慢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和方向,形成了学科的范式。这对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将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人才培养中,怎么发掘“潜力股”?潘建伟认为:“最重要是兴趣驱动,这是我们组建队伍时非常强调的,作为老师要尊重青年人的兴趣,帮他们找到适合做的事。”

好的科学奖励体系应该是怎样的?窦贤康表示:“虽然‘钱’越多越好,但是多或少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在确定的边界下怎么把有限的经费投入给最具活力的青年科学家身上。”

“科学是顶级人才的竞争,科学家要把研究作为一生中最大的爱好才可能走的更远,没有兴趣坚持不到最后。”窦贤康同时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这一代人真正要实现中国科学界的重要工作,在一定阶段中要定下心来,远离一点世间的喧嚣。”

在选聘用人、项目资助、奖励等方面,如何改革和优化科学奖励的评审机制?作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科学探索奖”发起人之一,潘建伟介绍称:“项目刚组建时就设立了明确的回避制度,科学家们都做出了郑重承诺,我们非常小心细致地讨论每个项目,也保证了评选的信誉和声望。”

“为什么‘科学探索奖’可以成功,原因之一是科学家说了算。科学的评审和评价要由‘科学共同体’来决定。”韩启德说。

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三大科学家共话“人才之道”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雪梅,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亚愚,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王钻开共 5 位顶尖科学家结合自身科研进展与成果做了学术前沿分享。

他们的报告,凝结着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的探索思考和前瞻研判。

科技会让人类文明走向何处?带着这样的思考,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聚焦生命科学、能源环境、数智科技三个议题,曾与15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深度访谈并出相关专著。带着对未来科技的持续关注,论坛现场,杨国安教授与两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陈鹏、王书肖进行了圆桌对谈。


2023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捧起奖杯

9 月 23 日,就在“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举办的前一天,第五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十大领域的获奖青年科学家首次集体亮相并领取奖杯。当天,“科学探索奖”发起人、评审和获奖人等近 200 位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属于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荣耀时刻。

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合影

今年,共有 48 人获得“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又出现许多“新面孔”。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诞生,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不少机构和地域实现了“科学探索奖”零的突破……数个“首次”带给奖项多元化面貌,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

“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共有 7 位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 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获奖人在国际核心科学期刊上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发表致辞:“这是新征程的第一步,期盼获奖科学家能贡献突破性、颠覆性、捅破天、打碎‘卡脖子’枷锁的创新成果。中国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中国的强大靠在高科技领域有作为的你们。”

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发表致辞


一场必要而伟大的探索

当前,学科交叉、跨领域合作与系统集成创新成为重大科研探索必不可少的“加速器”。“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持续为青年科学家搭建高水平、跨学科的互动交流平台。

“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是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目前国内科学界阵容最强大、领域跨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50²”寓意着“科学探索奖”每年评选出的 50 位青年科学家,将对未来 50 年的科学技术突破产生重大影响,更寄托着对 50 人、50 年交叉“相乘”所推动的科技、产业和社会深刻进步的期许。

据了解,“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由腾讯公司发起,10 年内出资 100 亿元人民币、独立运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科学基金会之一。除“科学探索奖”外,基金会还于 2022 年启动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长期稳定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 0 到 1 ”的原始创新。首批遴选出的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已于今年1月公布。

2023 年是“科学探索奖”五周年,也是腾讯践行科技向善、长期主义投入科学资助的五年。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是科学家们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腾讯的初心始终是尽可能发挥社会资金更为灵活的优势,力求成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希望让科学家更有底气、有定力潜心基础科研,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原动力。

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科技加速、中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机遇期,科学家们积跬步以致千里,去实现科学梦、家国梦。他们在进行的是一场必要而伟大的探索,而腾讯是其中笃定的支持者。无论今后遇到什么变化,腾讯对于资助基础科研的长期投入不变。这是腾讯的选择,也是超越商业边界的一份长期承诺。”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超 50 位两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学家!2023「青年科学家 50² 论坛」深圳举办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Kimi 正在重新定义「AI 搜索」

Kimi 正在重新定义「AI 搜索」
AI搜索的故事是这么讲的:传统搜索过程需要输入关键词,然后机械地反馈回来具有相关性的数十个蓝色链接。AI搜索则不是返回链接,而是帮助总结好的内容、聚合一份「答案」。为了让这份答案看起来更加丰富,很多产 ...

万字实录:VLA 范式,具身智能的曙光与迷雾丨GAIR Live

万字实录:VLA 范式,具身智能的曙光与迷雾丨GAIR Live
整理丨赖文昕编辑丨陈彩娴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关键新范式,能有效整合视觉信息、语言指令与行动决策,显著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对推动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多样化场 ...

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 DeepSeek?

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 DeepSeek?
DeepSeek 风暴后,中国的大模型创业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近日来,笔者也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发现国产大模型圈目前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的热血沸腾,另一个则是极端的霜打茄子。前者以积极拥 ...

【动态】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颁奖典礼在长沙隆重举行

【动态】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颁奖典礼在长沙隆重举行
2025年5月10日,湘江之滨群星璀璨,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年度颁奖典礼在长沙隆重举行!颁奖典礼上颁发了2024年度CSIG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学家奖、石青云女科学家奖获 ...

斯坦福 AI 指数报告发布:2024年美国 AI 私人投资约为中国的 12 倍、GPT3.5 级别模型推理成本下降 280 倍

斯坦福 AI 指数报告发布:2024年美国 AI 私人投资约为中国的 12 倍、GPT3.5 级别模型推理成本下降 280 倍
4 月 7 日,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所 HAI) 发表了新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多项数据统计表明:中美 AI 的差距正在缩小,AI 技术的创新速度是过去十年的数倍之快。该报告总 ...

伯克利罗剑岚:机器人的范式革命,藏在真实世界中

伯克利罗剑岚:机器人的范式革命,藏在真实世界中
作者 | 赖文昕编辑 | 陈彩娴近日,伯克利大学 Sergey Levine 团队发布了一项强化学习方向的重磅工作——HIL-SERL,引起了具身智能领域的广泛讨论与关注。根据实验结果,基于强化学习框 ...

实测丨年底了,我用 AI 做了一份年终总结。

实测丨年底了,我用 AI 做了一份年终总结。
去年11月,自由画布在百度世界大会上首次亮相,各种 AI 新招式也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我终于拿到了它的内测资格,成为了首批探索者。激动之余,我和自由画布的相关负责人讨教了一下用法 ...

视觉模型智能涌现后, Scaling Law 不会到头

视觉模型智能涌现后, Scaling Law 不会到头
Scaling Law 或将终结——这是最近备受热议的话题之一。该讨论最初源自于哈佛大学一篇名为《Scaling Laws for Precision》的论文,其研究表明当下的语言模型在大量数据上经历 ...

OPPO「小布」的主动式智能进化

OPPO「小布」的主动式智能进化
作者丨王晓然编辑丨陈彩娴1智能助手,是AI的天然训练场如果要总结2022年AI领域十大关键词,「主动智能」必然上榜,且提及的高频场景一定聚焦于:智能家居、车机、手机。而穿插在这三个场景之间的,有一个无 ...

Kimi 数理化能跟 o1 掰手腕了?新模型 k1 有点儿强

Kimi 数理化能跟 o1 掰手腕了?新模型 k1 有点儿强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消息」今天,月之暗面官方宣布:继 11 月 16 日发布数学模型 k0-math 后,他们又推出了新的视觉思考模型 k1,且「数理化」的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测结果丝毫不输 ...

月之暗面发布首款数学模型 k0

月之暗面发布首款数学模型 k0
今天,在京东科技大厦,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宣布 Kimi 数学模型 k0-math 正式发布,其数学能力对标OpenAI o1系列,还公布了截止2024年10月 Kimi 月活超过 3600万。杨植麟 ...

谷歌计划将 Gemini 并入 Deepmind,下个月开始生效

谷歌计划将 Gemini 并入 Deepmind,下个月开始生效
刚刚,谷歌任命尼克·福克斯Nick Fox) 接替普拉巴卡尔·拉加万Prabhakar Raghavan )为搜索和广告主管,同时将 Gemini 团队转移到 DeepMind,整合了 AI 团队。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