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知识

【南京高中实拍评论】多模态AI技术「涌现」,AI公司的「新机会」

发布时间:2025-09-13 14:35:20 作者:h 点击:1 【 字体:

ChatGPT-4的多模横空出世,让AI行业再一次柳暗花明。术涌司

某AI企业人士如此评价GPT-4的现A新机进步:“GPT-3或3.5像一个六年级学生,而GPT-4像一个聪明的多模十年级学生。”

即将毕业的术涌司小学生与新晋高中生的思维差距,既体现在涉猎知识的现A新机南京高中实拍评论广度上,也体现在独立思考的多模深度上。

GPT-4为代表的术涌司AI智力上的提升,直观表现为,现A新机从实现单调的多模文本交互,转变为可以接受图像、术涌司文本作为输入,现A新机并表现出更人性化的多模交互能力。

这种处理多种类型信息的术涌司能力,被称为“多模态”技术。现A新机

接下来,掌握了多模态AI技术秘钥的公司,将可以进一步拓展下游新兴领域,改变传统AI定制化的特点,向通用化方向发展。

整个产业也将在更加多样化的场景应用,以及产业链条的进一步集成融合中,迎来规模化的升级。

从简单的人脸识别、文字语音识别,上升到理解人的行为意图,像人一样懂得察言观色,以人类复杂性作为参考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距之一,就是多模态信息的智能化理解。

如果说,人工智能的终极目的是让AI基于对环境的感知采取合理行动,从而帮助人类获得最大收益;那么,苏州学院门事件地址在更多复杂场景对 AI 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更高要求的当下,多模态俨然成为 AI 产业突围的重点方向。

AI的未来范式:多模态

多模态并非新概念,早在2018年,“多模态”作为AI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已开始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

什么叫“多模态”?

“模态”一词最早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以人类为例,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都是一种模态。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角度来说,模态就是感官数据。

简单理解,多模态AI=多种数据类型+多种智能处理算法。

以往单模态、单任务的人工智能技术,局限于 AI 模型与数据之间的交互,通过让AI学习互联网上的海量文本、图片等不同模态的数据,寻找其内在规律,但在算力、数据资源的限制下,仅依赖互联网上数据学习很大可能会达到瓶颈。

多模态AI技术,为AI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解法,即让人工智能自主学习并不断迭代新的知识。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多模态AI技术,是一种交互式的 AI 技术,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模型与数据的交互,可以实现模型与模型、模型与人类、模型与环境等多种交互。

举例来说,现在很火的AIGC,可以通过文本生成图像甚至视频,就是多模态AI的一个典型应用。

但多模态AI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

从技术的创新上来看,模态不仅包括最常见的图像、文本、视频、音频数据,还包括无线电信息、光电传感器、压触传感器等更多可能性。

不同模态都有各自擅长的事情,这些数据之间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实现比单个模态更好的效果,还可以做到单个模态无法完成的事情。

多模态AI的设计和应用体现一个词:以人为中心。

当AI同时处理多个模态的数据时,其感知方式会更贴近人类,从而让机器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人类的真实指令和意图,比如能够理解人类交流中细微差别的系统,具有高度关怀感和真实感的虚拟助手等,实现的是一种高度自然的人机交互和协同。

虽然AI在多模态方面取得了突破,但这种技术及其应用还不成熟,由多模态AI带来的产业规模升级,还面临重重阻碍。

多模态AI的两大挑战:技术、产业链

多模态AI探索的是人类行动和感知背后的关系,其蕴含的想象力与应用潜能毋庸置疑。

但围绕搜索和生成两项基本任务,多模态AI的训练还存在诸多难点,如多模态数据的收集、新的模型和架构的搭建、高效的数据融合等问题。

首先,多模态的数据收集、对齐和标注,复杂且不易完成。

一方面,优质的多模态数据规模还不够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很难同时满足所有的模态数据的收集。

共达地对雷峰网表示:“视觉(图像/视频)和文本的数据可以根据语义描述来对齐,但需要经过精心的标注。同样,其它模态的对齐也面临类似的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对齐。”

其次,不同模态具有不同的数据特性,多模态AI的训练,需要根据不同模态的特性,开发新的模型和架构。

构建统一、跨场景、多任务的多模态基础预训练模型,包含两个问题:

如何在统一的预训练模型中,处理视觉 (图片、视频、3D 图像) 三种模态的输入, 并将其映射到统一的特征空间的问题。 


如何采用统一的模型和训练框架,分别训练文本、图像、语音的预训练模型的问题。

此外,开发能够大幅降低AI模型训练门槛,简化部署流程,让不具备AI专业知识的人员也能生产算法的平台也十分重要。

再者,让不同模态的数据有效融合以指导决策,也并非易事。

大模型中有非常多隐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优化、迭代是一大挑战。

多模态AI需要处理的数据和参数十分海量,如何利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来提高计算效率,也是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

此外,中科摇橹船认为,“如何在多模态AI的下游任务中进行自监督学习也是一大难点。”

也就是说,如何通过构建自监督的任务,提高多模态模型的表征能力,缓解缺少大规模监督数据的挑战。

多模态AI最终是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内容生成,背后需要参数规模巨大的模型以及海量数据集作为支撑。AIoT场景下,AI应用对于端云互动有着更强的需求。

这意味着,在硬件和芯片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硬件方面,由于要汇聚多种数据分析,行业对前端硬件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会更大,如视觉、声音等不同模态的数据,都需要不同的设备去采集。

芯片方面,相比于单模态,多模态需要的是庞大的“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单纯的语音芯片、视觉芯片等已很难满足多模态AI算法的需求。

云天励飞对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表示,从支持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角度出发,芯片要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和数据流,计算效率和本地存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从支持多模态AI长时间运行的角度出发,芯片还要能够维持较低的功耗,如通过提高单芯片计算能力,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总成本。

目前,transformer是处理多模态比较常用的技术,共达地李思晋也认为,“当前的芯片,transformer的计算并不高效,如果没有专用的硬件,或者为transformer定制开发,其计算效率比其它模型结构可能慢一个数量级。”

AI公司如何寻找商业化的落脚点?

经过模型参数与数据规模的比拼阶段后,搭载在摄像头、边缘计算盒子、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中的多模态AI正走向场景应用。

目前已知的是,多模态AI首先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获得验证。

OpenAI 的 DALL-E模型,可以从文本描述中生成对应图像;谷歌的多任务统一模型MUM,可以做到从 75 种不同语言中挖掘上下文信息来提高搜索体验;英伟达的GauGAN2 模型,可以根据简单的文本输入生成照片般逼真的图像。

多模态大模型时代,AI应用也正走向产业纵深处。

工业场景中,运用多模态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正在走进工厂和车间。

以中科摇橹船的AGV调度管理系统为例,通过将雷达图像处理、视觉图像处理等图像处理技术集成在同一产品中,可以轻松完成车辆、交通、调度、运行、叫料、通信、统计等管理工作。相比于人力,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更能满足当下制造业客户的柔性定制需求。

在城市治理场景中,多模态AI技术可以运用在巡检机器人上。当前的巡检机器人可以通过“眼睛”识别占道经营、垃圾桶满溢等问题,并对相关情况进行提醒,但大多没有“耳朵”。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中的25%,都是通过听觉实现的。对于巡检机器人来说,没有耳朵,意味着难以监测到环境中的异常响动。

云天励飞表示,未来将研发下一代高效多模信息感知引擎,在原有的视频结构化技术基础上结合三维场景信息、音频信息等其他模态信息,提升传感器信息流中语义和非语义信息的结构化密度,从而为相关产品及服务在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提供算法技术支持。

但客观来看,在视觉和听觉之外,能够商业化落地的多模态技术还很少,大多处于研究阶段。

多模态AI之路不好走,高度智能的人机交互道阻且长,主要表现为:

一、 AI 的理解和执行还不够可控、可信赖、可复制。

比如,多样化风险和AI偏见风险,当数据不具有广泛代表性时,算法就会出现偏差,偏差的不断被放大,(后果)

二、算法开发成本较高,产品不具性价比,市场和客户不愿意买单。

多模态AI的应用落地,需要大量专业的研究人员,包括算法架构师或AI开发者,也包括产业专家。而这两类专家关注点的相对独立,又往往进一步增加研发和落地过程中的成本。

此外,多模态AI的应用需要不同类型的数据、知识、产品等,其落地需要产业链整体加强协作和沟通,从核心的AI芯片,到物联网硬件,再到软件算法开发,时间周期长,需要协调各方利益。

三、业务场景较少,且业务场景的定义还不够清晰。

多模态AI产品和方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针对性开发,什么场景需要使用哪几个模态,以及从成本和收益上来看,是否有商业价值,都需要进行前置考虑。

AI能力想要进入实体产业,尤其是工业属性相对较强的产业,需要从方方面面的复杂细节中进入,而答案都掌握在Know-How手中。

“与行业领域具备know-how的公司进行合作,降低场景验证的成本,是AI公司的机会点。”李思晋表示。

多模态技术是个硬骨头,更加类人的智能需要AI公司投入大量的研发;其背后需要的大模型和海量数据,同时对产业链上的硬件和芯片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场景的探索尚处迷雾之中;市场的接受度也还不尽人意。

但从好的一面看,无论是最近大火的AIGC,还是在国内默默壮大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都说明AI将不断朝着多模态方向发展,以更为广泛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向产业落地。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多模态AI技术「涌现」,AI公司的「新机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体育中考「上难度」,视觉 AI 下场「减负」

体育中考「上难度」,视觉 AI 下场「减负」
“组织体育中考30年了,今年是第一年没有遇到12345投诉的考试。”“监考17年,第一次能准点吃饭,提前下班。”上面这些评价,来自今年北京市部分体育中考考场裁判老师。每年3月到5月,是各地学校组织体育 ...

中国电信天翼AI发布首款AI眼镜,星辰大模型开启第一视角智能交互新时代

中国电信天翼AI发布首款AI眼镜,星辰大模型开启第一视角智能交互新时代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在大会分论坛“TeleAl科技前沿论坛”上,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人工智能公司”)发布全球首款深度融合自研星辰大模型全栈能 ...

10个地区接到一项关键任务

10个地区接到一项关键任务
10个地区接到一项关键任务。9月11日,《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公布。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2年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 ...

AI 陪伴赛道,会诞生下一个“泡泡玛特”吗?

AI 陪伴赛道,会诞生下一个“泡泡玛特”吗?
AI 正在从生产工具的角色中抽身,缓慢却坚定地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情绪陪伴。当算法不再只为效率服务,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尝试构建“有灵魂”的存在。无论是可以挂在胸前、随时回应你情绪的小型硬件,能够在家 ...

联想黄山:「超智融合」成算力新趋势,联想打造异构智算平台

联想黄山:「超智融合」成算力新趋势,联想打造异构智算平台
9月24日至26日,第20届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CCF HPC China 2024)在武汉市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上,联想以“异构智算 稳定高效”为主题,携“一横五纵”算力基 ...

于朦胧维基百科更新为逝世

于朦胧维基百科更新为逝世
来源:中国蓝新闻9月11日,演员于朦胧被爆在北京坠楼,目前于朦胧方无回应。#物业确认有人坠楼不确定是明星#记者发现,于朦胧的维基百科信息已经更新为2025年逝世。 ...

因流量支持欠费,哪吒相关车辆将被停机

因流量支持欠费,哪吒相关车辆将被停机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9月11日下午,联想懂的通信发布关于合众车联网流量支持欠费触发停机的声明。声明称,合众汽车因经营问题,一直未能按时支付公司相关支持费用,公司经过长达数月的沟通、协商,仍未能就费用支付 ...

国家卫健委:我国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国家卫健委:我国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增长成就。据介绍,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舒格利单抗、恩沙 ...

元象发布中国最大MoE开源大模型 落地应用登顶港台榜

元象发布中国最大MoE开源大模型 落地应用登顶港台榜
元象XVERSE发布中国最大MoE开源模型:XVERSE-MoE-A36B,加速AI应用低成本部署,将国产开源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该模型总参数255B,激活参数36B,达到100B模型性能的「跨级」跃 ...

DeepMind 没舍得开源的 Genie 3,被昆仑万维放出来了

DeepMind 没舍得开源的 Genie 3,被昆仑万维放出来了
过去一周,世界模型赛道的热度被推到新高。DeepMind 刚发布的 Genie 3 展示了交互式、实时、长序列生成的能力,让“虚拟世界随时可玩、可控”从概念变成了可见的产品形态。不过,Genie 3 ...

他山科技多款新品亮相 WAIC 展会,展现机器人触觉技术新成果

他山科技多款新品亮相 WAIC 展会,展现机器人触觉技术新成果
2025 年 WAIC 展会在上海盛大开幕,这场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的盛会,成为展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前沿成果的重要舞台。他山科技携多款新品精彩亮相,包含TS-F 指尖触觉传感器、TS-E 机械手触 ...

代码大模型+金融场景:aiXcoder入选TiD 2025年度软件研发优秀案例

代码大模型+金融场景:aiXcoder入选TiD 2025年度软件研发优秀案例
2025年7月10日——基于代码大模型的aiXcoder智能化软件开发解决方案,凭借其技术创新和在国有银行的落地应用实践,入选TiD 2025质量竞争力大会“2025年度软件研发优秀案例”。在该案例中 ...
返回顶部